ST(Special Treatment,特别处理)和*ST(退市风险警示)标识,是交易所对存在重大风险公司的警示标签。对于持有或关注这类股票的投资者,“何时能摘帽”成为核心关切。摘帽意味着公司风险暂时解除,股票交易恢复正常。本文将依据最新规则(2024年),详解摘帽的核心条件、关键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摘帽的本质:消除导致被“戴帽”的风险情形
摘帽不是“奖励”,而是公司通过整改或经营改善,消除了触发ST/*ST状态的具体风险因素,经交易所审核确认后,撤销特别处理或退市风险警示的过程。因此,摘帽的核心是“对症下药”——解决具体问题。
二、摘帽的核心条件(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即可申请)
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适用),ST/*ST公司申请撤销标识需满足以下实质性条件:
针对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ST):
情形一:净利润+营收达标(主要适用于主板、创业板):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正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
且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且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报未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且 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正值。
情形二:审计意见改善(适用于所有板块):
因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而被*ST的公司,最新一年财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情形三:净资产转正(适用于所有板块):
因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被*ST的公司,最新一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正值。
针对其他风险警示(ST):
消除导致ST的具体问题: 导致被实施ST的情形(如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董事会/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召开、生产经营受严重影响且预计3个月内不能恢复等)已消除。
申请获交易所同意: 公司需向交易所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证明风险情形已消除,并获得交易所审核批准。
核心要点: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 是申请摘帽时已披露的最新完整年度报告对应的年度(例如,2024年申请摘帽,主要看2023年年报数据)。
“经审计” 是关键!数据必须由符合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针对财务类*ST摘帽)或证明风险消除(针对其他ST)。
“扣非净利润” 是判断盈利能力的更严格标准,排除了卖资产、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的影响。
“1亿元营收” 是硬性门槛(主板/创业板),防止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收益“做利润”但主业依然凋零。
三、摘帽的关键流程与时间节点(并非自动生效)
满足摘帽条件≠自动摘帽!公司需主动申请,交易所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披露符合标准的年报: 公司按时披露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且报告显示其符合上述摘帽的实质性条件(如净利润正、营收达标、净资产正、审计意见标准等)。
董事会/监事会审议: 公司召开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撤销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议案》。
提交正式申请: 公司向所属交易所(上交所或深交所) 提交撤销风险警示的书面申请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撤销风险警示的申请书;
董事会、监事会决议;
符合摘帽条件的年度报告及审计报告;
关于公司符合撤销风险警示条件的专项说明(由律师或独立财务顾问出具,有时需要);
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材料(如证明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内控缺陷整改完成等的说明)。
交易所审核决定:
交易所收到申请后,将对公司提交的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核。
审核关注点:条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满足?风险是否实质性消除?公司治理和内控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风险?
审核时间:通常需要5-15个交易日不等(具体视交易所工作量和公司情况复杂程度而定)。交易所可能要求公司补充材料或进行问询。
交易所批复公告:
若审核通过: 交易所下发同意撤销风险警示的决定。
若审核不通过: 交易所会告知公司原因,公司股票继续被实施风险警示。
公司发布摘帽公告: 公司收到交易所同意批复后,需及时(通常下一个交易日)发布《关于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暨停复牌的公告》。
停牌与复牌摘帽:
公司股票通常在公告披露当天或次一交易日停牌一天。
复牌当日(或次一交易日),公司股票简称正式去除“ST”或“*ST”标识,恢复正常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也恢复为10%或20%(取决于所属板块)。
关键时间窗口:
年报披露季是高峰期: 绝大多数申请发生在年度报告披露后(集中在3月-4月)。
从年报披露到最终摘帽: 通常需要2周至2个月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公司申请提交速度、材料完备程度及交易所审核进度。
四、重要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摘帽 ≠ 公司“脱胎换骨”: 摘帽仅代表公司暂时消除了导致当前警示状态的具体风险点(如达到了最低的财务指标或解决了短期经营障碍)。它不能保证公司基本面已彻底好转、具有高成长性或投资价值。公司可能依然面临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薄弱、历史遗留问题未完全解决等挑战。
摘帽 ≠ 股价必然大涨: 市场对摘帽的反应复杂:
利好兑现: 摘帽预期可能早已被市场炒作,真正摘帽时可能出现“利好出尽是利空”的下跌。
基本面决定长期走势: 摘帽后股价的长期表现,最终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经营改善和未来成长前景。如果基本面没有实质性向好,股价可能冲高回落甚至继续下跌。
市场环境影响: 整体市场行情好坏对摘帽股走势影响显著。
警惕“为摘帽而摘帽”: 部分公司可能通过财务技巧(如突击卖资产、关联交易、放宽信用政策冲营收等)在短期内满足摘帽的硬性指标,但可持续经营能力并未改善。投资者需仔细甄别年报数据质量及盈利的可持续性。
严格区分ST与*ST的摘帽条件: 导致被ST(其他风险警示)和*ST(退市风险警示)的原因不同,其摘帽所需满足的条件也不同(见第二部分)。务必看清公司是因何种原因被“戴帽”。
持续关注交易所公告: 公司关于申请摘帽的进展、交易所的审核问询函及最终批复,均会通过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巨潮资讯网等) 公告。这是获取最权威信息的唯一途径,切勿轻信市场传言。
科创板、北交所规则差异: 科创板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时直接退市风险警示(*ST),不设ST过渡;北交所规则也有其特定条款。投资相关板块ST股需额外注意其特殊规则。
总结:摘帽是“康复出院”,但未必是“强健体魄”
ST/*ST股票摘帽,是公司化解特定风险、暂时摆脱退市危机的标志。其核心在于满足交易所规定的硬性财务或经营指标(特别是最新年报数据),并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
对投资者的启示:
深入研究年报: 仔细分析公司最新年报,特别是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是否≥1亿)、净资产、审计意见类型等关键指标,判断其是否真实、可持续地满足摘帽条件。
关注申请与审核进程: 留意公司董事会决议、提交交易所申请的公告、交易所的反馈及最终批复公告。
理性看待摘帽: 将其视为风险暂时解除的信号,但绝非买入的保证。务必结合公司基本面改善情况、行业前景、估值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牢记高风险本质: 即使成功摘帽,这类公司历史上暴露的问题也提示其风险可能高于普通公司。投资决策需格外谨慎,严控仓位。
最终答案:ST股票摘帽没有固定时间表,它发生在公司满足特定条件、主动申请且交易所审核通过之后,主要集中在年报披露后的春季(3-5月)。能否摘帽,关键看那份“期末考卷”——年度报告的成绩单是否达标。
Copyright©2025-2026 股票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5082669号-1